如何在足不出門的情況下讓孩子保持高質學習?
眾所周知,3至6歲的年紀是語文學習的關鍵發展期。不難發現很多年幼孩子對在家進行傳統的語文操練顯得抗拒,反而懂得運用說演故事的學習策略,不單能增進親子的關係,亦能全面提升全面的語文學習。
早於30年前,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 Robert D. Friedberg (1994) 就提出「#說演故事」 (Storytelling) 對於兒童早期的 #語言表達 (Language Expression) 及 #語言理解 (Language Reception) 大有裨益。而近年,研究兒童語言學習的Karen Lichtman 博士(2018)發現通過日常「說演故事」(Storytelling) 學習語言的孩子其語言熟練度比接受傳統閱讀、聆聽、寫作訓練的孩子明顯更佳。
而腦神經科學領域的Yabe及其團隊於2018年刊登在醫學期刊中的研究亦指出,家長說演故事比兒童獨自看圖畫書更能促進孩子前額葉(Prefrontal Cortex) 的執行能力發展,如:解難思維、工作計憶、多工處力等能力。關鍵在於說演故事的歷程給予孩子更多想像及思考空間。
在進行說演故事,如家長能多加留意以下細節,就更能事半功倍:
一)「父母雙語轉用,提升理解能力」
父母在說演故事前先花五至十分鐘瞭解故事內容,並嘗試「先口語、後書面語」來說故事,例子:(先口語)「故事發生係一個凍冰冰既夜晚,美美同屋企人一齊打邊爐。」(後書面語)「小朋友,故事書寫:「在一個冷颼颼的晚上,美美和家人一起吃火鍋。」
二)「開放式提問,強化表達能力」
為增強語文表達,父母可多以開放式提問讓孩子對故事內容作更多探究。開放式提問例句:「在圖畫中,你在公園裡發現了什麼呀?」而切忌只用封閉式提問,例子:「在圖畫中,你看見了紅色的花朵嗎?」
三)「角色扮演,促進換位思考的能力」
父母可邀請孩子代入繪本角色,在說演過程讓孩子有更多機會參與角色扮演,以進行各種言語及肢體上的回應,培養孩子的大腦及身體對閱讀產生興趣。例子:「我們今天一起進入海底世界,媽媽同你一齊變做漂亮的美人魚去冒險,好嗎?」
參考文獻 / 延伸閱讀:
Friedberg, R. D. (1994). Storytelling and cognitive therapy with children.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therapy. 8(3), 209-217. https://doi.org/10.1891/0889-8391.8.3.209
Lichtman, K. (2018). Teaching Proficiency through Reading and Storytelling (TPRS): An input-based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. Routledge.
Yabe, M., Oshima, S., Eifuku, S., Taira, M., Kobayashi, K., Yabe, H., & Niwa, S. I. (2018). Effects of storytelling on the childhood brain: near-infrared spectroscopic comparison with the effects of picture-book reading. Fukushima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, 64(3), 125–132. https://doi.org/10.5387/fms.2018-11
關於作者
Ms. H. Yau
Inbridge Curriculum & Academic Association 首席顧問
「Act & Tell Integrated Storytelling Approach」執行及培訓課程創辦人
大專幼兒教育、課程設計及教育學講師
家長教育專家、親子及兒童表達藝術教育工作者
Comments